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成语词典   2023-09-26 14:44   727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不亦乐乎,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yì lè hū,原意是指高兴,也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出自《论语·学而》。

不亦乐乎,出处解释和例句

不亦乐乎拼音:

「bù yì lè h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不亦乐乎解释:不亦乐乎的意思,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不亦乐乎出处: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不亦乐乎例句:

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近反义词

近义词:淋漓尽致 不可开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意思: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赏析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本文地址:http://chengyu.guanyikai.com/149.html
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词典 大全网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联系方式


智恩太阳能集热控制柜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