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造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音:bù rù hǔxué,yān dé hǔz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复句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义为不敢进入虎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相。该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有时也作谓语、定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解释和例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解释: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成语故事
公元73年,东汉明帝之时,丰车都尉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即代理司马之职)。在这次征伐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因此窦固派他和从事(参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shàn)善国。鄯善国王开始时对他们非常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是没过几天,就变得冷淡起来。班超对手下说:“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国王态度摇摆不定,还在狐疑之中。”
于是班超把接待他们的人叫来,故意骗他们说:“匈奴使者已经来了几天,此时住在哪里?”那个人非常惶恐,不得不说出了实际情况,班超的判断果然准确无误。班超把这个人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召集在一起,跟他们一同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他们,说道:“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的地方,只有建立大功,才能求得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不过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中止了。如果鄯善国王逮捕我们,并把我们送给匈奴,那么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你们看,我们应当如何是好?”
那三十六名勇士都说:“现在处于危急关头,我们无论是生是死,都听从司马您的命令。”于是班超下定决心,说道:“若不进入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事到如今,只有一计可行,我们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使团,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这样他们必会非常震惊,我们也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国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也就大功告成,功业也得以建立了。”
三十六位勇士说道:“这件事应与从事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愤怒地说:“是凶是吉就决定于今天。郭恂不过是个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个计划必然害怕,从而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命,这岂是大丈夫所为!”
于是众人同意班超的看法。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众人前往匈奴使团所在地。当时恰好刮起大风,班超命令十个勇士拿着战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面,并和他们约定,只要看见火烧起来,就擂起战鼓大声呼喝。其余的勇士则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接着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都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把这件事告诉郭恂。郭恂听后大惊失色,随后又有一些心动,不由得在脸上流露出来。班超察言观色,马上对他说:“从事虽然没有参加行动,但我怎会独占功劳呢?”郭恂听了这话非常高兴。
接着,班超召见鄯善国王,并把匈奴使者的头颅给他看,鄯善国王及其臣民为之震惊。班超晓谕并且抚慰他们,于是国王终于决定靠向汉朝一边,并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去当人质。
班超返回之后,将这一切告知窦固,窦固大为惊喜,如实汇报给明帝。明帝非常欣赏班超的胆色气节,诏告窦固:“既然有班超这样的官吏,为何不派遣他而还要寻找其他人呢?现在以班超为军司马,让他再接再厉,继续未竟的功业。”于是班超再次接受出使西域的命令,窦固想要增加他的随从兵士,班超却说:“我只愿意率领本部三十余人,就足够了。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随从太多,反而会成为负累。”就这样,班超再次踏上征途,走向西域。
成语寓意
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只有勇敢地亲临危险的境地,经历与众不同艰苦的生活体验,才有机会得到别人所不能得到的东西,积累不同凡响的经验。有的人虽很想成功,但没有勇气和决心去经历艰苦的实践经验,去亲临危险境地,所以,他错过了很多可以帮助他成功地从危险境地里吸取的经验,他也只能停留在想要成功的渴望上。成功是留给有勇气有冒险精神的敢于付出行动的人,要想得“虎子”就得勇敢的“入虎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例句:
成文用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大胆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该成语多用为俗语、名句被引用,置于“常言道”“俗话说”一类话后面。常独立成句,也作谓语、定语、分句。
运用示例
唐·皎然《诗式·取境》:“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〇回:“刘封曰:‘军上力困,可以暂歇。’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六:“危险当然总是有的,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点险,怎能飞出‘孤岛’去呢?”
叶永烈《科学福尔摩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揭开灯塔的秘密,就必须设法进入灯塔。”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毛泽东《实践论》)
近反义词
近义词:亲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