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的意思,隔岸观火是什么生肖
隔岸观火(拼音:gé àn guān hu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五代·乾康《投谒齐已》。隔岸观火指站在对岸观望火灾;用来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隔岸观火,出处解释和例句
隔岸观火拼音:
「gé àn guān huǒ」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隔岸观火解释: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隔岸观火指站在对岸观望火灾;用来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隔岸观火出处:
五代·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如今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如今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范睢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又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如今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因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欲将其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却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成语寓意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这样一种缺乏关怀、互助、友爱的做法实在要不得。人活在社会中,各种厄运随时会降临,各式逆境也会让你深陷其中。当下活得顺风顺水,难免有一天也会举步维艰。当别人家“着火”时,不要“观火”,哪怕泼上一盆水,也会“胜造十级浮屠”。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隔岸观火”用来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隔岸观火例句: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
现代·巴金《望着总理的遗像》:“总理侃侃而谈,指出苟安不能得到和平。火烧到门口,我们也无法关门建设,更不能隔岸观火。”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对于别人危急的事,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不应该隔岸观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见死不救 漠不关心 置身事外 坐视不救 袖手旁观 坐观成败 作壁上观 冷眼旁观 坐山观虎斗
反义词:见义勇为 八方支援 扶危济困 唇揭齿寒 身临其境 当仁不让 唇亡齿寒
成语接龙
隔岸观火 火耕流种 种玉蓝田 田父之功 功德无量 量己审分 分花拂柳 柳莺花燕 燕燕于归 归正守丘 丘山之功 功成名就 就事论事 事宽即圆 圆木警枕 枕戈坐甲 甲第连天 天女散花 花遮柳隐 隐迹埋名 名垂青史 史不絶书 书不释手 手疾眼快 快心遂意 意得志满 满纸空言 言十妄九 九转功成 成败得失 失魂落魄 魄散魂消 消极怠工 工力悉敌 敌惠敌怨 怨声载道 道德文章 章决句断 断纸馀墨 墨突不黔 黔驴技孤 孤文只义 义断恩绝 绝后空前 前所未有 有例可援 援笔立成 成佛作祖 祖武宗文 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礼为情貌 貌合心离 离鸾别鹄 鹄面鸠形 形输色授 授人口实 实蕃有徒 徒劳往返 返朴还真 真相毕露 露尾藏头 头痛脑热 热心快肠 肠肥脑满 满舌生花 花堆锦簇 簇锦团花 花辰月夕 夕惕若厉 厉兵粟马 马空冀北 北斗之尊 尊贤使能 能伸能屈 屈指可数 数黄道白 白玉无瑕 瑕瑜互见 见多识广
相关谜语
“隔岸观火”为谜底的谜语
1.江南江北同赏灯(打一成语)
2.火岸目(打一成语)
3.一双眼睛一条河一堆火(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