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土重迁的意思解释,安土重迁造句
安土重迁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
“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
安土重迁,出处解释和例句
安土重迁拼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安土重迁解释: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土重迁出处: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成语典故
汉元帝时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成为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这样一来,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都转嫁到了自耕农身上。同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元帝以德教治国,以期缓和社会矛盾。
永光四年九月,汉元帝下令撤销了一些墓园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十月,又下令撤销了各郡国祖庙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当元帝自己在渭城县的陵墓修建开始后,义下诏说:“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是百姓的本性,这如同骨与肉相互依附一样。最近官府用大臣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的道理,报请从各郡国迁移部分居民来侍奉这个陵园,这样做会使得百姓们远远地抛弃了祖先的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人人怀上思慕故土之心,家家产生不安的气氛。如果这样,东部地区就会遭受人为的损耗,关中地区又会增添无以聊生的百姓,这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接着,汉元帝又下令撤销了为父母陵园设置的护墓及祭祀人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成语寓意
汉元帝治国的故事告诉人们,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只有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人们才会被迫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否则只要有一丝希望,人们还是会留在故土。留恋故乡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诉求。在当代社会中“安土重迁”的思想,依然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安土重迁例句:
成文用法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哪一个不怕的。”
近代·秦牧《长河浪花集》:“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上,是安土重迁的。”
近代·王统照《牧马场》:“因为蒙古人既没有安土重迁的意识,又是性格非常强悍勇敢的民族,在幼小时候便习会了骑马、射箭,青年时代以上阵冲锋为他们的荣耀事业。”
近代·徐懋庸《对于农村文艺写作的几点意见》:“向来安土重迁的,现在纷纷向外路去找活了;向来听天由命的,现在也要反抗,斗争了。”
近代·孙犁《悼画家马达》:“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安土重迁,主要是我的惰性大,如果不是迫于形势,我会为自己画地为牢,在那里站着死去的。”
用安土重迁造句
成语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造句:
1.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2.安土重迁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特点。
3.而安土重迁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
4.土地分配不足,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掠夺性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使移民返迁比率较高。
【拼音代码】: atzq
【近义词】: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背井离乡、志在四方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英文】: be attached to one's native land and unwilling to leave it
近反义词
近义词:安家落户 恋恋不舍 安居乐业 安家立业
反义词:东征西讨 戎马倥偬 离乡背井 四海为家 志在四方 东奔西走 背井离乡
成语接龙
迁莺出谷 谷马砺兵 兵不由将 将计就计 计穷力极 极目迥望 望尘靡及 及溺呼船 船坚炮利 利害得失 失时落势 势不两存 存亡安危 危在旦夕 夕惕若厉 厉兵秣马 马壮人强 强自取折 折矩周规 规重矩叠 叠矩重规 规言矩步 步月登云 云飞雨散 散灰扃户 户告人晓 晓行夜宿 宿雨餐风 风行草从 从容自如 如履薄冰 冰清玉洁 洁身自爱 爱礼存羊 羊入虎群 群雄逐鹿 鹿死谁手 手舞足蹈 蹈赴汤火 火妻灰子 子曰诗云 云飞泥沉 沉默寡言 言之有礼 礼无不答 答问如流 流光瞬息 息怒停瞋 瞋目张胆 胆破心寒 寒气袭人 人一己百 百代文宗 宗师案临 临川羡鱼 鱼贯雁比 比屋可封 封己守残 残冬腊月 月盈则食 食不果腹 腹背受敌 敌惠敌怨 怨女旷夫 夫贵妻荣 荣古虐今 今昔之感 感慨激昂 昂头阔步 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绝长续短 短褐穿结 结党营私 私谐欢好 好语似珠 珠槃玉敦 敦本务实 实蕃有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