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黄土的意思,一抔黄土的读音,一坯黄土还是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拼音:yī póu huáng t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一抔黄土借指坟墓,也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也指不值钱的东西。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一抔黄土,出处解释和例句
一抔黄土拼音:一抔黄土的读音
「yī póu huáng t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一抔黄土解释:
一捧黄土。借指坟墓。后多转指坟墓。
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一抔:一捧。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抔:用手捧东西。
黄土: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灰黄或黄褐色,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
一抔黄土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成语典故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方城县)人,出身低微,其兄张仲用钱财为他买了个郎中手下的骑郎,十年没有升迁,默默无名,他认为如此混下去是白白浪费兄长的资财,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这样就有机会见到汉文帝,当文帝问及秦灭之弊政,张释之阐述了秦汉之间成败胜负的原因。很得文帝赏识,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而后由谒者仆射到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直至廷尉均由文帝亲提。
有一次,文帝出巡,行至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惊动了拉皇帝辇驾的马。卫兵立即抓住那个人,交给廷尉张释之问罪。张释之审讯时,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得知皇帝驾到,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谁知正巧撞着了皇帝的车队。”张释之向文帝报告了审讯的情况,说此人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嫌他判得太轻。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当时,皇上让人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他交给我,我就要公正执法,望陛下明察。”文帝无话可说。
后来,有人盗窃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按照法律判处小偷死刑,并向朝廷奏报。文帝大怒,对张释之说:“这人无法无天,竟敢盗窃我高祖庙中的器物,应该灭他的九族。”
张释之急忙向文帝解释说:“按照法律,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今天如将偷盗庙器的人处以灭族之罪,那么将来假如有人从先帝的陵墓上取走了一抔黄土,陛下怎么处置他们呢?拿偷盗庙器与破坏陵墓相比,其罪行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啊!”文帝听了,又和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廷尉的判决。
一抔黄土典故寓意
在古代封建社会,专制君主日益强化,又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确保当政者自觉守法和严格执法,因而执法者的个人品质对法律能否真正得到执行至关重要。张释之为捍卫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有序的使用法律,敢冒丢官舍命之大不韪,仍以法律为依据处罚犯人。张释之执法如山的胆略和为官执政的才智,以及真知灼见的聪明睿智,使百姓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既被美誉为中国理想循吏典范,为后世效仿,又成为庶民拥戴,官吏并尊的偶像。而一抔黄土的典故更是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司法典范,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执法者都应该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公平正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抔黄土成语运用
一抔黄土成文用法
“一抔黄土”借指坟墓,也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也指不值钱的东西。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一抔黄土例句: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痛伤情,一抔黄土,高冢卧麒麟。 明·吾邱瑞·《运甓记·蒋山致奠》
一抔黄土百年心,数字寒旌万里骨。 宋·冯时行·《常君挽词》
人生何时何事都会遇到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这样一个命题。错误的选择使卢婉秋早早就长眠在这一抔黄土下。 现代·王火·《战争和人》·卷六
来吊英雄骨尚香,一抔黄土当封疆……寒鸦不识当时事,犹恋栖霞噪晓霜。 宋·赵肃远·《岳王坟》
哀哉姑也,始则支持汤药,悉属空劳;继而摒挡棺衾,尤为尽瘁。一抔黄土,旅榇长埋;几点青磷,羁魂永化。 清·陈球·《燕山外史》·三
身世事,转眼都如电露。须知修短有数。金钗得葬莲花国,便胜一抔黄土。 清·顾翰·《拜石山房词·买陂塘·记事》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坏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清·戴名世《戴南山集》:“前年之秋,老母谢世。方当营一坏之土,与先君子合葬,则为子之事已毕矣。”
不管生前多么显赫,最终我们都将归于一抔黄土,平等而终。
望着那座孤零零的坟墓,他感叹人生苦短,最终不过化为一抔黄土。
一坯黄土还是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
正确的写法是“一抔黄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抔”即一捧黄土,通常借指坟墓,也用来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用法和出处
“一抔黄土”在句中通常作宾语,出自《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意思是即使愚蠢的人取走长陵的一捧土,法律又能如何惩罚他们呢?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的感慨。
例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留下的只是一抔黄土和一片瓦砾……”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沧桑。
一抔黄土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汉朝汉文帝时期,有一个人叫张释之,在朝廷做廷尉。他断案公道,依法律治罪,深受人们的称赞。
有一次,汉文帝的车经过中渭桥,突然从桥下跑出一个人来,惊动了拉车的马。卫兵立即将那个人抓住,送给张廷尉处置。张释之审问后,向汉文帝报告说:
“这个人是长安人,他见皇帝的车马来了,赶忙躲在桥下,等了一会,以为车马已经过去,因而就从桥下跑出来了。但他从桥下出来时,看见车子正在过桥,于是就慌忙想躲开,可是却又惊动了圣驾。根据他的过错,应该罚他四两黄金。”
汉文帝听后,怒气冲冲地说:
“此人惊动了我的马,十分可恶。幸亏这匹马温驯如果是其他的马,岂不摔伤了我?这个人应当重重地治罪,可你却怎么只是罚他四两黄金呢!”
张释之急忙向汉文帝解释说:
“法律是众人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失去百姓的信赖。我当朝廷的廷尉官,应该公平处理。我如果不能依法办事,那么天下的法律就都会出偏差,百姓也就无法可依了。”汉文帝沉思良久,才说:“廷尉说的对呀!”
不久,张释之又遇到一件盗窃高祖庙里的玉环案件。汉文帝要求灭掉这个小偷的九族,可是张廷尉坚持要判小偷一个人的死罪。汉文帝非常生气,对张廷尉大发雷霆:
“盗窃我先帝的庙器,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要灭他的九族,可你却不依照我的意思去办,这是什么道理!”
张廷尉急忙脱帽叩首,向皇帝陈述:
“刑法是要区别对待的,今天将偷盗庙器的人处以灭族之罪,那么将来如果有人从先帝的坟墓上取走一抔土,陛下还怎么处置他们呢?拿偷盗庙器与破坏陵墓相比,那罪行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啊!”
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解释,又和太后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张廷尉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