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芦画瓢的意思,依葫芦画瓢什么意思,依葫芦画瓢还是照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照葫芦画瓢,出处解释和例句
照葫芦画瓢拼音:
「zhào hú lu huà pi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照葫芦画瓢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没有创造。
照:对比;比照。
葫芦:植物名。也称壶芦、匏瓜。果实像重叠的两个圆球,嫩时可食,干老后可作盛器或供玩赏。
画:绘画;作图。
瓢:以老熟的葫芦对半剖开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
照葫芦画瓢出处:
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
照葫芦画瓢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照葫芦画瓢用法与结构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模仿
结构:偏正式
照葫芦画瓢例句:
我没当过教员,但从七岁起上学一直是教员教,照葫芦画瓢,教识字,讲读音、笔画和意思;领着念念、写写,一天下来能教七八个字,有时也教十多个字。 近代·赵正才·《下乡教冬学》
太公一看说:“亏了你,比着葫芦就画上瓢来了。” 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磨难曲·二五》
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耳,何宣力之有?“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
在学习编程时,如果只是照葫芦画瓢地复制代码,而不理解其背后的逻辑,那么永远也无法真正掌握编程技巧。
学习先进经验不能照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近反义词
照葫芦画瓢近义词:照猫画虎、照本宣科、东施效颦、依样画葫芦
照葫芦画瓢反义词:匠心独运、别具匠心、别出心裁
照葫芦画瓢同义异形
照葫芦画瓢词组: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
照葫芦画瓢成语故事
在宋朝初年,有一位翰林学士名叫陶谷,他自认为自己的文笔十分高超,才华横溢,一心想要通过展现自己的才华来获得更高的职位。因此,他向宋太祖赵匡胤提出了建议,希望皇帝能够重视朝廷中的文字工作,认为这对国家的治理和文化的繁荣都非常重要。然而,赵匡胤对陶谷的建议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翰林学士的工作主要是抄写和记录,并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可言。于是,赵匡胤笑着对陶谷说:“你的工作不就是依样画葫芦吗?”意思是说,陶谷的工作就像照着葫芦画瓢一样,没有太多的新意和变化。陶谷听到赵匡胤的话后,感到十分失望和沮丧。他觉得自己的一番苦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就在自己的住处墙上题了一首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意思是自嘲自己这个翰林学士就像是一个只会照着葫芦画瓢的工匠一样,年年如此,没有任何进步和变化。这首诗表达了陶谷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朝廷中文字工作的不满和失望。
依葫芦画瓢什么意思,依葫芦画瓢还是照葫芦画瓢
依葫芦画瓢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12。这个成语出自《诗刊》1977年第12期,原文是“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成语的出处和历史背景: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的陶榖的故事。陶榖在宋朝开国时担任翰林学士,他自认为文笔高妙,但赵匡胤(宋太祖)认为他的工作只是依样画葫芦,缺乏新意。陶榖因此未能得到重用。
成语的用法和例句:这个成语一般用作谓语或状语,含贬义,表示按照原样模仿,缺乏创新。例如:“学习先进经验,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不能依葫芦画瓢”。
相关成语:与“依葫芦画瓢”相关的成语还有“比葫芦画瓢”、“依样画葫芦”等,它们都表示按照原样模仿,缺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