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直上的意思,扶摇直上九万里上一句是什么
扶摇直上(拼音:fú yáo zhí shàng)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扶摇直上”的原义是暴风自下急遽的盘旋而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志;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扶摇直上,出处解释和例句
扶摇直上拼音:
「fú yáo zhí sh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扶摇直上解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扶摇直上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扶摇直上”。
成语故事
在荒凉的北方,有一片大海,名叫冥海,海里生活着一种大鱼,名叫鲲。它背有几千里宽,至于它到底有多长,就没人弄得清楚了。鲲久居冥海,感到厌倦了,很想到遥远的南方去看看。可是冥海不与南海相通,无法游过去。于是,鲲就每天练习跃出水面,同时像鸟扇动翅膀那样拼命摇动背鳍和腹鳍,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名叫鹏的大鸟。这鹏也是巨大无比,它站在那儿,就像是高耸人云的泰山;巨大的双翅张开来就像是垂挂在天边的云彩。大鹏轻轻地扇动双翅,大地便立刻刮起了阵阵狂风。大鹏的翅膀强劲有力,越扇越快,地面上顿时飞沙走石,一股强劲的旋风拔地而起,像羊角一样旋转着扶摇直上。大鹏凭借着这股强劲的旋风,直冲云霄,飞上9万里高空。
冥海边的荒滩上生长着许多刺蓬,刺蓬间生活着一种鸟名叫斥鴳。这天斥鴳正在草蓬间睡觉,忽然被呼啸的狂风惊醒,只见沙石蔽空、树木狂舞,吓得赶紧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一会儿,风声渐小,它悄悄伸头一看,正好看见背负青天、奋力南飞的大鹏,不由得笑道:“我以为是天发怒了,原来是大鹏鸟起飞呀,咳,这儿有吃有喝,不是挺好嘛,它究竟想飞到哪儿去呢?”小小的斥鴳又怎么会知道鹏鸟远大的志向呢。安于现状的小生命又怎么能够体会鹏鸟一飞冲天、扶摇直上的快乐呢?
成语寓意
鲲鹏之所以能够扶摇直上、一飞冲天,是与其宏大的志向、长久的蛰伏积累、坚持不懈的追求分不开的。安于现状的斥鴳永远也体会不到一飞冲天的快乐,这也注定了它们一生只能停留在枝头,抬头仰望蓝天。斥鴳不能理解鹏鸟的行为是因为它们不是鹏鸟,它们的生活和鹏鸟的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经历一种生活,就不能体会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而只能以自己的经历来揣测他人。后来扶摇直上多用在仕途得意。
成语辨析
扶摇直上—青云直上
“扶摇直上”与“青云直上”都有仕途得意的意思,但是侧重点用法不同;“青云直上”比喻顺利的迅速升到高位;只能比喻人的官职地位上升,而不能比喻别的什么,更不能用于事物;“扶摇直上”意思是乘着旋风之势径直向上,比喻事物迅速直线上升;使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用于职务、地位,也可以用于价格、产量、成绩……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
扶摇直上例句:
成文用法
“扶摇直上”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仕途得意。
运用示例
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那时扶摇直上,便与弟辈分隔云泥,直令人又羡又妒。”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吾兄到了安徽,一路飞黄腾达,扶摇直上,自然改装的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诗)
孩子们一撒手,气球立即扶摇直上。
近反义词
近义词:步步登高 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欣欣向荣 步步高升 青云直上 蒸蒸日上 平步青云 百尺竿头 步步高昂 扶摇而上
反义词:一落千丈 每况愈下 急转直下
成语接龙
上窜下跳 跳梁小丑 丑态百出 出谋划策 策名就列 列功覆过 过市招摇 摇鹅毛扇 扇枕温席 席丰履厚 厚味腊毒 毒泷恶雾 雾里看花 花街柳市 市井之臣 臣心如水 水磨工夫 夫人裙带 带金佩紫 紫绶金章 章句之徒 徒读父书 书不尽意 意懒心灰 灰心槁形 形单影只 只鸡絮酒 酒入舌出 出谋献策 策名委质 质非文是 是非得失 失魂丧魄 魄消魂散 散马休牛 牛溲马渤 渤澥桑田 田父之功 功德圆满 满座风生 生拽活拖 拖麻拽布 布衣粝食 食少事烦 烦文缛礼 礼崩乐坏 坏法乱纪 纪群之交 交头互耳 耳鬓厮磨 磨牙吮血 血流成河 河梁携手 手无寸刃 刃迎缕解 解黏去缚 缚舌交唇 唇齿相依 依阿取容 容头过身 身体发肤 肤见谫识 识变从宜 宜嗔宜喜 喜闻乐见 见缝插针 针头线尾 尾生抱柱 柱石之坚 坚额健舌 舌敝耳聋 聋者之歌 歌莺舞燕 燕颔虎须 须髯如戟 戟指怒目 目瞪口歪 歪打正着 着手生春
扶摇直上九万里
扶摇直上九万里什么意思 扶摇直上九万里原文
1、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2、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诗歌:《上李邕》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扶摇直上九万里上一句是什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李白的《上李邕》,诗句的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上李邕》全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在此诗中,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时人”。“殊调”,与后面的“大言”同义,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 》)。丈夫,对男子尊称,此指李邕。《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