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意思,哀兵必胜出处

 成语词典   2024-02-24 13:09   253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哀兵必胜的意思,哀兵必胜出处

哀兵必胜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的意思是指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要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在句中作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

哀兵必胜,出处解释和例句

哀兵必胜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哀兵必胜解释: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哀兵必胜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译文

用兵的人这样说:“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叫作虽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目标可战一样,虽然手持兵器却像手无兵器一样。灾祸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视敌人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对阵实力相当的时候,悲愤的一方会获得胜利。

综上文献所述,才有了哀兵必胜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孙宾继续留在老师身边,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勤勉好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了重用。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学,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宾到魏国。

孙宾在魏惠王面前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令庞涓十分嫉妒。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讲孙宾的坏话,魏惠王信以为真,命人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受过膑刑的孙宾从此改名孙膑了。

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令孙膑十分感动。孙膑不知道庞涓是害他的罪魁,还答应庞涓把《孙子兵法》写在木简上。孙膑的遭遇引起了庞涓派来侍奉孙膑的一个童仆的同情,童仆把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孙膑为了脱身开始装疯,他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粪坑。孙膑竞抓起粪便就吃,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救出孙膑,孙膑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成语寓意

该成语从军事学的角度谈了“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老子以“主”“客”比喻战争中的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主即侵略者,是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方;客即被侵略者,是被动应战的一方。“行无行”,犹如“为无为”,是老子道的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行无行”就是遵“道”了,因此也能得道多助。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是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

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同时也表明老子处世哲学中的退守、居下原则。这一章讲到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成为千古兵家的军事名言。

老子阐述的“哀者”不是不堪一击的弱者,而是高度重视敌方,同时还要在敌方面前摆出一副低姿态者,目的在于让敌方瞧不起我方,从而产生骄傲情绪。这里的低姿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生活中,低姿态能使你具有良好的心态,不为琐事烦恼;在事业上,低姿态帮助自己更少树敌,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低姿态就像弯弓射箭,拉弓时的后退一小步,是为后面的高速前进做铺垫。

哀兵必胜例句: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指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要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运用示例

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第十回:“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战争就是实力的比拼。毛泽东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深得兵法之精义。古罗马人说两军相斗,“上帝祜其强有力者”,意思相近。记得若干年前有一场苏联电影,名日:“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种不设前提鼓吹“哀兵必胜”论者,可以休矣。

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哀兵必胜!苏联红军终于赶走法西斯。

近反义词

近义词:师直为壮

反义词:骄兵必败 骄者必败

本文地址:http://chengyu.guanyikai.com/1650.html
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词典 大全网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联系方式


智恩太阳能集热控制柜 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