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奉承的意思,阿谀奉承下一句
“阿谀奉承”是一则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明末清初·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阿谀“指谄媚,拍马屁;”奉承“指讨好。 “阿谀奉承”指的是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讨好别人。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阿谀奉承,出处解释和例句
阿谀奉承拼音:
「ē yú fèng ché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阿谀奉承解释: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辨析
正音:“阿谀奉承”的“阿”,不能读作“ā”。
辨形:“阿谀奉承”的“奉”不能写做“逢”。
阿谀奉承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成语典故
东汉初年,有一个隐士名叫严光,字子陵,少年时候曾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光武帝一当上皇帝,他就改变名姓,隐藏起来。光武帝思念他的贤能,下令寻访他。后来,齐地有人报告说有一个人穿一身羊皮衣服在河边钓鱼。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派人去接他,接了三次才来,光武帝给他安排了很好的吃住。
当时的司徒(掌握国家土地和人民)侯霸也是严光的老朋友,听说严光来了,派人送信去,请严光到他家作客。信中说:“听说你来了,本想立刻去看你。但是公务繁忙,未能成行。”
严光不写回信,要来人转达他的口信:“君房(侯霸字)先生,你的官位已经很高了,这很好。如果事君仁义,这是天下人高兴的。如果你事君一味阿谀奉承,将来一定要引来杀身之祸。”
后来,有人把这口信的内容告诉了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个纵情任性,不受拘束的人,还是老样子。”光武帝马上坐车去看严光。严光假装睡着了,不理光武帝。光武帝抚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哎呀,子陵啊,你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帮我处理政务?”严光很久才张开眼睛说:“唐尧是贤君,所以有人出来为国出力。人各自有各自的志向,你为什么要来逼迫我呢?”光武帝只好叹口气走了。
成语寓意
社会上存在着有各式各样的人,有坚持已见的,有刚正不阿的,有阿谀奉承的。钱、权、势毫无疑问是个好东西,大家都在拼命追逐,大家都想拥有。但是,蹂躏自己的尊严和灵魂去讨好别人,溜须拍马,得到的却是没有情感外之物。 “阿谀奉承”来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而使自己失去了尊严去了灵魂,成为一具行尸走肉,这样就算我们得到了那些令人眼红的权势什么意义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施舍和怜悯来生活,得到那些权势来作威作福,这些东西只能让我们失去自我。人活在世,最悲剧的事情莫过于过着“阿谀奉承”没有自我的“非我”的生活。
同时对于听者,可以说领导者无时无刻不被来自外人或部下的阿谀奉承所包围着。姑且不管这些阿谀奉承是有意还是无心,但反复听到这些话,会对人产生一种可怕的作用。就好比麻药般使人不知不觉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产生自己乃十全十美之人的错觉。 因此,阿谀奉承便成为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阿谀奉承例句:
成文用法
在句子中一般做谓语、定语、补语 ,做谓语时可以直接带宾语 。比喻说恭维的话,向人讨好。含贬义,表示个人道德品性的概念,指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多用于下对上,也用于平辈间 。
运用实例
雷震怒气未尽地用手擂着桌子说:“我们有些干部啊,他们总爱听阿谀奉承,对那些爱提意见的人,到死也不放过。”——李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他的性格本身就和恐惧、怀疑、阿谀奉承、互相戒备这些东西时常发生冲突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阿谀奉承之风危害极大,我们不应使它滋长下去。
近反义词
近义词:曲意奉迎 阿顺取容 阿意取容 卑躬屈膝 阿谀奉迎 阿谀谄媚 阿谀取容 阿谀逢迎 吮痈舐痔 阿其所好 曲意逢迎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
反义词:刚直不阿 持正不阿 刚正不阿
成语接龙
承上启下 下车泣罪 罪魁祸首 首尾两端 端本澄源 源源本本 本乡本土 土洋结合 合浦珠还 还元返本 本末源流 流言飞文 文章憎命 命词遣意 意兴盎然 然糠自照 照人肝胆 胆大妄为 为民请命 命世之才 才疏计拙 拙贝罗香 香消玉碎 碎骨粉尸 尸横遍野 野无遗贤 贤身贵体 体无完肤 肤寸而合 合二为一 一力承当 当断不断 断纸馀墨 墨守成规 规绳矩墨 墨子泣丝 丝来线去 去末归本 本同末离 离世遁上 上陵下替 替天行道 道貌俨然 然糠照薪 薪尽火传 传风扇火 火上弄冰 冰魂素魄 魄荡魂飞 飞砂走石 石火风灯 灯红酒绿 绿鬓朱颜 颜丹鬓緑 緑惨红愁 愁长殢酒 酒后失言 言而有信 信口开河 河清三日 日行千里 里谈巷议 议不反顾 顾曲周郎 郎才女姿 姿意妄为 为小失大 大江南北 北鄙之声 声誉十倍 倍道而进 进退跋疐 疐后跋前 前古未有 有教无类 类聚群分 分星劈两 两次三番 番窠倒臼